醫療訊息

防犬病(Rabies)•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
• 蜱媒腦炎(Tick Borne Encephalitis

• 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
犬咬症(Capnocytophaga caninumInfection)
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
• 萊姆病(Lyme Disease)


鸚鵡病(Psittacosis)
蛔蟲症(Ascariasis)
弓蟲症 (Toxoplasmosis)
梨形鞭毛蟲(Giardiasis)
疥癬症(Scabies)
以上參考資料摘錄自
 • 內分泌性疾病
1. 糖尿病
2.腎上腺功能亢進症
心臟性疾病
關節性疾病

 


狂犬病(Rabies)
1)、感染原因: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被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經傷口感染,也有經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接觸、角膜、器官移植,甚至於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者。被狼、狐等野生動物咬傷或被犬、貓等家畜咬傷者佔大多數,而野生的囓齒類小動物,如野鼠、松鼠等也為狂犬病毒之主要宿主之一,但由於被患病動物咬傷的部位、傷的程度、病毒量及被咬者的免疫狀況等不同,並不會全部發病。

2)、症狀:狂犬病在人類的臨床病程常常是相當急性,從開始發病到死亡通常只有二到三週。潛伏期可以從數天到幾年的時間(平均30到50天),潛伏期的長短可因感染的病毒株不同、傷口的大小(呈相反關係)、傷口離中樞神經的距離而不同,即傷口離頭部愈近,潛伏期就愈短。臨床病程可分三個時期:前驅期、神經期、麻痺期。
*前驅期:症狀包括發燒、噁心、嘔吐、及全身倦怠,神經症狀如焦慮、激動、煩躁不安、及失眠。
*神經期:隨即而來的是急性神經症狀,包括極度狂躁過動、意識錯亂、幻覺、或是怪異行為。這個時期臨床上的疾病特點就是有所謂的恐水症、恐氣症,恐水症是指看到水或是喝水而誘發喉部肌肉之痙攣;恐氣症是指吹氣到患者臉上產生類似恐水症的臨床症狀。
*麻痺時期:包括侵犯近端肌肉,合併便秘、尿液積留及呼吸衰竭。

3)、預防:飼養犬、貓,應定期帶到開業的獸醫診所、各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或各鄉鎮市公所獸醫師處施打狂犬病疫苗,切勿隨意棄養,若因其他因素無法再飼養寵物,應送往相關單位進行集中收容。進口的犬貓等動物必須施打狂犬病疫苗,且須經檢疫,檢附檢疫健康證明文件;切勿自國外走私進口動物。

4)、處置:若遭動物咬傷,則依下列方法處理

1.立即以皂及清水,徹底地清洗傷口5分鐘,再以優碘或75%的酒精消毒,並迅速就醫。


2.由醫護人員進行傷口的消毒,並由醫師視情況需要,施予破傷風及其他細菌感染的預防措施。

3.萬不得已,不可縫合或遮蔽傷口;如需縫合,則需以免疫血清浸潤傷口,且縫合儘可能地寬鬆,不可影響血流及其他分泌物順暢地流出。如在狂犬病疫區,由當地醫師決定是否施打免疫球蛋白。

4.咬人的犬類,必需繫留並觀察10天。如染患狂犬病者,通常在5至8天內會有病徵變化。出國至疫區避免被溫血動物咬傷或舐舔傷口;疫區犬貓輸入後必須至指定隔離場隔離觀察21天無疫病之虞始得放行,須追蹤檢疫6個月,以確定其健康情形。

家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 )
1)、感染原因: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高病原性病毒感染的禽類則會引起呼吸性及神經性高致死傳染病,人類的流行性感冒感主要由雞禽流感傳染給豬,而病毒在豬體發生基因重組再感染人而致病。過去在香港則發生疑似流感由禽類直接傳給人的致死性呼吸道疾病。近年來由於病毒抗原的變異,水禽類(如鴨)、野生鳥類、貓科動物、靈長類、小白鼠等許多物種,都被發現可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

2)、症狀:通常是肌肉酸痛、關結酸痛、頭痛、發燒、顫抖、咳嗽、流鼻水、喉嚨疼痛,高燒可持續二至三天,少數人會有結膜炎黏膜充血,肺部聽診會有囉音,流感病毒在孩童則可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哮吼、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噁心、嘔吐及腹瀉。

3)、預防:感染禽流感大部分是與禽鳥相關的工作者及其家屬或是飼養禽鳥者,所以降低人類暴露於受感染禽鳥的機會是最重要的防線。流行期間應避免接觸禽類,萬一接觸禽鳥或其糞便應馬上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由於禽流感病毒並不耐熱,一般只要以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或100℃加熱2分鐘均可破壞病毒,故進食家禽肉類和蛋類時應徹底煮熟即可食用。須長時間接觸禽類者應每年流感流行季節施打流感疫苗。

4)、處置:萬一接觸禽鳥或其糞便,應馬上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由於禽流感病毒並不耐熱,一般只要以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或100℃加熱2分鐘均可破壞病毒,故進食家禽肉類和蛋類時應徹底煮熟即可食用。如果從事的工作與動物或其排泄物有接觸的機會以及醫療工作者,請於每年流感流行季節施打流感疫苗。

蜱媒腦炎(Tick Borne Encephalitis)
1)、感染原因:病毒屬黃病毒科,可由犬貓體外之壁虱媒介,另外喝入感染羊、牛之生奶也會經口傳染。

2)、症狀:人感染會引起雙峰性發燒及腦炎。患者先出現病毒血症的徵狀,包
括發燒、倦怠、厭食、肌肉痛、頭痛、嘔吐、頸部僵硬、畏光,神智不清、甚至抽搐、癱瘓等腦膜腦炎的症狀。

3)、預防:

1.避免壁蝨叮咬,於野外時穿長褲長袖。

2.在有壁蝨地區時每3-4小時觀察全身皮膚是否有壁蝨。
3.在疫區不可喝動物生奶
4.犬貓應定期驅體外寄生蟲 ,或配掛防蚤頸圈。


4)、處置:如發現有壁蝨,先用細夾子拉開壁蝨,不可將其擠碎,儘量不要留下壁蝨的口部。


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

1)、感染原因:動物感染之途徑為布氏桿菌入侵口鼻、眼結膜及生殖道黏膜而引起。此外也可經乳汁、交配及皮膚傷口感染。人也是經由接觸感染動物組織、食入乳製品、或實驗室工作人員直接接觸病菌而感染。大多數的人類布氏桿菌症之病例是由於接觸感染犬布氏桿菌之母犬和胎盤所致。

2)、症狀:在動物引起流產、胎盤炎、睪丸炎、關節炎及膿瘍。人則引起發燒、頭痛、肌痛、惡寒、頸部淋巴 結腫脹、肝炎及骨髓炎。

3)、預防:

1.旅遊時不要生食、生飲動物奶、奶酪或冰淇淋等食物。

2.動物工作者應該戴手套及其他防護具工作。
3.人用疫苗目前還沒有發展,但動物用的疫苗應用於人會致病。

4)、處置:就醫並作血清學測試,而抗體力價上升是主要的診斷方法。

犬咬症(Capnocytophaga caninum Infection)

1)、感染原因:常由犬(貓)咬傷後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病菌為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是一種犬(貓)口腔中的常在菌。故在所有的被狗咬傷的病例中,都要考慮到此細菌的感染。

2)、症狀:引起人敗血症、心內膜炎及腦膜炎可能併合其他細菌感染。

3)、預防:基本上需注意下列事項:

1.預防狗咬,避免靠近育嬰、餵食中之動物。

2.養狗者出外溜狗時應使用狗鏈、狗口罩等。


4)、處置:被犬貓咬時,立即清洗傷口並至醫院就診,並提供醫師詳細記載狗咬時之狀況、目前狗之所在地及是否有注射過狂犬病疫苗、記載處理之詳細經過、詳細檢查咬傷之嚴重程度貓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1)、感染原因:本病由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病菌可藉由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傳播給幼貓,再經由貓抓傷或咬傷時經由帶菌貓蚤糞便而感染。一歲以下幼貓或在收容所流浪貓較成貓或家貓易受感染,尤其是帶有貓蚤者,菌體可在貓蚤腸管中增殖,而由糞便排出,亦即貓蚤寄生是可能帶菌的一項重要危險因子。通常跳蚤只是在貓與貓之間傳播B.henselae,而非藉由跳蚤直接傳染給人。

2)、症狀:貓本身並不發病,B. henselae只對人類有病原性,感染人的潛伏期為2~6週。抓傷或咬傷處皮膚有炎症、疼痛,並可化膿。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少數病人淋巴結化膿,並可破潰形成竇道。亦可有全身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脾腫大。約1/3病人可出現發熱,體溫在38~41℃,伴有頭痛、全身不適等。

3)、預防:貓抓病是由Bartonella henselae所引起的細菌性疾病,雖然約有40%貓在其一生中有時會帶有此菌,但並不會經由接觸或飼養而造成感染,大部分的患者是發生在被帶菌的貓抓傷或咬傷之後所造成,而5歲以下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則是高危險群。預防的重點是預防及檢查寵物身上是否有體外寄生蟲,即要定期清潔寵物及驅體外寄生蟲來減少身上蚤類數量並維持乾淨飼養環境,如限制外出等。

4)、處置:應避免與貓玩耍時發生被抓傷或咬傷的情形,但若不慎遭到貓的抓傷或咬傷,要立即以流動的水及肥皂清洗傷口,且勿讓貓舔舐開放的傷口。假使經過5-10天的潛伏期之後發現有感染症狀,例如:傷口出現結節腫脹、化膿情形、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精神倦怠
等情況應儘速就醫。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

1)、感染原因:本病由鉤端螺旋體引起,帶原為囓齒動物,鉤端螺旋體幾乎能感染所有哺乳類,如鼠類、狗、牛、豬等保菌宿主,並再由尿液大量排菌,人類感染途徑為病原經皮膚、黏膜及傷口侵入。文獻也指出鉤端螺旋體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或經胎盤、乳汁由母親傳給胎兒。

2)、症狀:不明原因發燒、頭痛、寒冷、肌肉疼痛、結膜發炎、黃疸、急性肝腎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其他症狀有睪丸炎、發疹、皮膚和黏膜出血、溶血性貧血等症狀。

3)、預防:

1.由於老鼠是此病的重要宿主,因此滅鼠來減少傳染宿主的數量在

鉤端螺旋體的防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將可能受污染的水放乾,以避免其散佈。
3.對寵物施打綜合疫苗。
4.遠離野生動物及避免在不明水源內游泳。


4)、處置:感染則儘速就醫。

萊姆病(Lyme Disease)

1)、感染原因:本病之病原為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大多由硬蜱叮咬媒介,其他吸血性的昆蟲如跳蚤、蚊子、馬蠅及鹿蠅等偶爾也會成為傳播媒介。最常發生本病之時節為晚春到夏秋之際即蜱的活動期。

2)、症狀: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有頭痛、輕微發燒、全身疲勞、寒顫等症狀,約有60 - 80 %的病人在感染性蜱叮咬3-30日(潛伏期平均7-14日)後出現慢慢擴大,圓環狀的遊走性紅斑,其特徵為紅斑性丘疹環狀且泛白、局部灼熱,通常無痛感,此紅斑會逐漸擴散而成牛眼狀;如未能即時診斷且給予適當治療,在感染數週到數月之後可能引起肌肉、心臟、神經系統及關節等方面病變,並出現心律不整、心包囊炎、顏面神經麻痺及單(雙)側膝關節踵痛等臨床病症。

3)、預防:

1.避免硬蜱的叮咬。 

2.飼養寵物者,應每天檢視並移除寵物身上的硬蜱並定期驅體外寄生蟲,以避免遭受寵物身上可能帶有的硬蜱叮咬。

4)、處置:若出現疲勞、發冷、發熱、頭痛、肌肉關節疼痛、淋巴腫脹及遊走性紅斑,應儘速求治,並主動告知居家環境狀況或旅遊史,以利診斷治療。


鸚鵡病(Psittacosis)

1)、感染原因:病原為鸚鵡病披衣菌(Chlamydophila psittaci),是一種絕對細胞內寄生性,革蘭氏陰性細菌,屬於披衣菌(Chlamydiaceae)感染通常藉由禽類的呼吸道途徑散播,藉由直接接觸或感染性分泌物或塵埃飛沫;從火雞和鸚鵡科鳥類分離株對人毒力最強。人與人或醫院內傳染很少發生。

2)、症狀:潛伏期約5-15天。初期症狀並不具特異性,發燒為最常見的現象,。頭痛、肌肉疼痛、寒顫、盜汗、噁心、嘔吐、腹瀉、喘、喉嚨痛、咳血、腦膜炎、腦膜腦炎,疾病後期咳嗽的頻率會增高。

3)、預防:污染及疑似病鳥應焚毀,污染器具及糞便要立即消毒。鸚鵡熱能夠以只准許引進無特定病原鳥群進入動物設施的方式來預防感染發病。野外捕獲的野生鳥類若欲引進設施中,必須以四環素化學作預防治療。

4)、處置:若懷疑或有鸚鵡熱症狀可逕往醫院作血清學測試及特定抗體或病原
分離診斷,若不幸感染應配合醫院作抗生素治療。另外,如有鳥類大量出現感染症狀或死亡,飼主應報請主管機關處理。
寄生蟲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蛔蟲症(Ascariasis)

1)、感染原因:由寄生在犬、狐之小腸內的犬小蛔蟲(Toxascaris leonina)及犬蛔蟲(Toxocara canis)引起,對
於宿主通常是直接經口感染,特別是幼兒容易感染。

2)、症狀:隨著不同階段的蟲體及蟲體在人體移行的器官不同而有不一病狀。如:腹痛、噁心、嘔吐、下痢、腸穿孔、腹膜炎。嚴重時可出現腸阻塞症狀、總膽管阻塞、右上腹疼痛、發炎、膽囊炎、膽管炎、膿瘍。胰管:阻塞、胰臟炎、上腹疼痛、背痛。盲腸:右下腹疼痛等

3)、預防:

1.狗、貓飼主應定期給藥驅體內寄生蟲,避免犬蛔蟲感染人體。

2.狗、貓的床單、墊布要以熱水進行消毒,還要保持廁所的清潔,處理完貓狗的排泄物務必要洗手。
3.藥物治療,並且多吃高纖維食物以增加腸蠕動,及時排出蟲體。
4.注意環境清潔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5.不食生蔬菜,水果必須用水洗淨。
6..注意飲水衛生;飲水需經煮沸後始可飲用。

4)、處置:犬貓應定期驅蟲或糞便檢查,若發現有蛔蟲等體內寄生蟲,蓄主應配合獸醫為寵物做治療。

弓蟲症 (Toxoplasmosis)

1)、感染原因:弓蟲(Toxoplasma gondii)是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原蟲,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人類感染的途徑主要因為食入未經煮熟的肉,如牛、羊、豬肉;吃了含有貓排出的卵囊污染食物,或食入含有具感染力速殖體的動物組織及體液。感染途徑包括經口、皮膚、胎盤、器官移植、輸血、性交或哺乳、昆蟲、囓齒類及實驗室。

2)、症狀:少部份病患會出現明顯症狀,最常見的為淋巴結腫大,病人常倦怠感,但較少有發燒的情形,淋巴結腫大為局部性且常以單一後頸部淋巴結腫大呈現。另外偶爾會發現病患有發燒、喉嚨痛、斑樣或丘狀樣紅疹、夜間盜汗、肌肉酸痛及肝脾腫大、視網膜脈絡炎。患者若為懷孕婦女,弓蟲病會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胎兒時發生腦部感染情形的話,則可能會有水腦症、小腦症、視網膜脈絡炎及癲癇發作等後遺症。新生兒先天性弓蟲病85 %於出生時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不過經過幾個月後會開始出現視力不良、學習障礙和心智發育遲緩等現象。


3)、預防:

1.肉類食用前要以66℃以上加熱或煮熟。接觸過生肉的手、砧板、水槽、菜刀及其的物品都要以肥皂水、清水洗淨。

2.懷孕婦女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貓並且避免清理貓沙,必要清理時應戴手套,以免被污染的貓糞感染。

3.小孩玩耍的沙盒要加蓋並防止貓進入大便。
4.家貓應餵食乾飼料、貓罐頭、或煮熟的食物,避免餵與未經煮熟的肉、內臟、或骨頭,垃圾筒應加蓋,以避免野貓覓食。
5.避免家貓出外覓食。

(4)、處置:貓常為不顯性感染。蓄主及寵物應定期檢查是否感染弓蟲。

梨形鞭毛蟲(Giardiasis)

1)、感染原因:此病的感染通常是食入被囊體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後1-2週即可由糞便排出囊體。飼養照顧良好的犬感染率約10%,貓感染較少。人多數都是因為飲用了被病原污染的水而發病,而且人跟人之間或犬貓跟人之間會經由糞口路徑而傳播。

2)、症狀:漸發性的腹瀉,腹瀉可以一天一次軟便至一天多次水便,症狀可以急性或慢性、持續性或間歇性來表現。糞便呈現暗灰色、泡沫樣、含黏液及脂肪、惡臭、帶血。嚴重時狗狗可能會造成死亡。

3)、預防:

1.預防飲用水遭糞便污染。

2.注意飲水衛生;飲水需經煮沸後始可飲用。
3.生食蔬菜務必清洗乾淨,於落後國家或環境衛生不佳之地區,盡量避免生食。
4.蓄主應定期帶寵物給獸醫作糞便蟲體檢查。
5.犬、貓可定期施打梨形鞭毛蟲疫苗。


4)、處置:若寵物得梨形鞭毛蟲症,須配合獸醫作治療。

疥癬症(Scabies)

1)、感染原因:由疥癬蟲引起,不論在人或動物,都會出現穿孔的孔道,疥癬蟲會以其中的細胞做為蛋白源而加以吞食,因此會使表皮產生病變,並出現發癢的症狀。

2)、症狀:疥癬症最常見之症狀是皮膚搔癢。皮膚的表徵包括泛紅丘疹、脫皮、水.、濕疹病灶、結節或典型的2至10 mm寬鼓起表淺的隧道,是疥蟲在皮下移動時產生的隧道。有時病患的淋巴會腫大。最常被 疥蟲侵犯的部位包括手指間、手腕、腋窩、腰部、腳、膝蓋、臀部乳頭及生殖陰部。

3)、預防:

1.人和狗都要和來歷不明的寵物,尤其是和街頭遊蕩的貓狗要保持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2.當家中犬、貓的身體出現劇烈搔癢時,如果疑似疥癬蟲症,要趕緊接受獸醫師的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環境清潔消毒,依照醫師指示,使用殺蟲劑,噴灑狗舍、環境、消毒頸圈、拉帶、梳子、運輸籠、趾甲剪,徹底消毒狗玩具及衣物等。

以上參考資料摘錄自:
1.「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九十五年七月出版「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九十三年十二月出版「簡明人畜共通傳染病」。


一、內分泌性疾病
1.糖尿病
2.腎上腺功能亢進症
二、心臟性疾病
三、關節性疾病

內分泌性疾病
1. 糖尿病
定義: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質新陳代謝不正常或胰島素的缺乏所造成。
1型糖尿病,通常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此類型糖尿病畜一般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在動物較少見此類型。

臨床症狀:
在老年貓狗常見的糖尿病,主要是因為體內分泌的胰島素不足導致持續性的高血糖症與糖尿。患病動物身材肥胖,並出現吃多、喝多與尿多的現象,在胰島素長期分泌不足的情況下,盡管吃多喝多,動物反而會逐漸消瘦。
在統計上母狗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是公狗的二倍。

糖尿病的控制 :
大多數罹患糖尿病的犬貓,終其一生需要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延續
生命,控制血糖的方法是治療犬貓糖尿病中最具挑戰性的,每隻犬
貓在飲食與胰島素的治療臨床表現上個體差異極大,一般犬貓糖尿病治療上可分為四部分:

1. 血糖控制:

建立血糖對胰島素的曲線,其曲線決定其胰島素施打的週期、飲食與運動的時間。

2. 飲食:
依個體所需給予適當飼糧。

3. 運動:
糖尿病患的血糖穩定後,需避免血糖最低的時段,並請飼主於外出活動時,攜帶糖果或小零嘴,若病患因活動太過勞累而出現軟腿甚至昏迷的現象時,可緊急緩解低血糖性休克的危險。

4. 控制併發症:
併發症是導致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也可能血糖控制不良所導致,例如白內障。


2.腎上腺功能亢進症
定義: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 HAC ),是一種因腎上腺皮質部過度產生皮質醇 ( cortisol )所造成的疾病。
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 HAC ) 是因過度給予外源性的糖類皮質醇( glucocorticoids )所造成。

臨床症狀:
多尿、劇渴,食慾過盛,腹部下垂,肝腫大 掉毛,昏睡,肌肉無力,不發情 ,肥胖, 肌肉萎縮,粉刺,睪丸萎縮,色素過度沉著,皮膚鈣質沉著,面部神經麻痺,皮膚變薄,挫傷。
一般多發生在中齡至老齡犬。

腎上腺功能亢進症,也稱為庫興氏症候群,在老年貓狗也是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所引發的疾病。在台灣導致貓狗腎上腺功能亢進症的主要原因是類固醇的濫用,另外腫瘤引起此疾病比例也佔不少的數量。
完善的腎上腺功能檢驗是診斷腎上腺功能亢進症的唯一方式;有效地治療將可使患病的動物免於繼發性糖尿病、肝衰竭、高血脂症、 高血壓與心臟病等症候群的發生。

心臟性疾病
心臟衰竭的定義:
當回流到心臟的血液無法以符合身體代謝需求的速率被送回時
即發生心臟衰竭。

由於年老與長時期心臟瓣膜或心肌功能缺損所致,是老年貓狗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患病初期可能會出現活動力不足、容易疲倦或咳嗽等現象;此時若不及早治療,還可能出現暴喘暴咳、腹水,甚至昏厥的情況。

臨床症狀:
昏厥:因腦部缺氧或是血糖不足所造成的暫時性意識消失稱之特徵為後腳衰弱或是突然昏倒、錢腳僵直且後弓反張、尿失禁;但不會有陣攣、顏面痙攣和排糞。

可能的原因:
心律不整、發紺性心臟缺損、心輸出量減少…等
咳嗽: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經常會出現咳嗽、呼吸促迫、呼吸困難的現象。心因性的咳嗽多發生在晚上或是凌晨,常會在咳嗽後出現乾嘔、嘔吐的現象。

可能的原因:
鬱血性心衰竭造成的肺水腫和胸腔積液,以及繼發於心絲蟲症的肺血管疾病和肺炎。

小型犬或愛玩犬是罹患左心衰竭(二尖瓣逆流)的高危險群,例如:吉娃娃、馬爾濟斯犬、迷你品、 貴賓犬、博美犬、約克夏犬等。這些犬種也是容易罹患氣管塌陷的狗狗。
定期心肺功能檢驗是早期診斷心臟衰竭的最佳途徑,唯有早期開始治療控制才能有效延續壽命,並使生活品質不褪色。

關節性疾病

退行性的關節病是一種關節漸行性惡化的疾病,通常發生於負重較多的膝關節和髖關節。 其發生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創傷、感染、免疫性的疾病、先天性的關節疾病(如髖關節發育不良)、神經性疾病、代謝、內分泌等;年老或肥胖的狗有較大的發生率。

患病躺下後可能會出現起身困難的情況,越來越不想起身走動、跛行的症狀,在興奮和運動跑步時可能又會恢復正常;也可能因關節活動的角度變小而改變走路的姿勢;除此之外,受影響的關節會腫脹疼痛,故在觸摸或移動關節時,狗狗會因難忍疼痛而哀叫或產生抗拒的行為。

骨盆腔的X-光片檢驗將有助於退行性的關節病的確診,但由於疾病本身是漸進式的,退行性的關節病是無法根治的,只能以藥物控制其疼痛與炎症反應,也可補充特定的營養素,以減少因骨質不正常增生於關節運動摩擦時所造成疼痛;由於年老或肥胖的狗有較大的發生率,所以體重的控制有助於減緩疾病的惡化;另外,患病的狗狗應避免激烈的運動或跳躍以減少其疼痛的機會。本文內容部分引用寵物疾病防治基本知識